新聞

返回上一頁
教育傳媒到校
2023年6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嗇色園主辦可銘學校 - 2023年6月

課程 X 活動 X 社區 全方位 STEAM 教育 提升綜合應用能力 成就未來科學家


嗇色園主辦可銘學校以「學生為本」,提供優質全人教育,透過特色校本課程及多元化的體驗式活動,發展學生天賦潛能,提升各學科領域的素養。同時,學校持守「先求品格,再求卓越」的教育原則,引導學生建立積極正向的價值觀,日後成為貢獻國家、社會的新力軍。譚鳳婷校長深諳 21 世紀共通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把握社會的挑戰及機遇,因此學校以Values(價值觀)、Attitude(態度)、Skills(技能)及 Knowledge(知識)為四大教育核心,積極推動 STEAM 教育,並結合課程、活動及社區推廣,營造創科學習氛圍,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成為「終身學習者」,在各個專業領域發揮所長。

「6Cs」課程架構,培養學生六大能力範疇:

  • 創造力與想像力(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 批判思維與解難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 溝通(Communication)
  • 合作(Collaboration)
  • 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
  • 世界公民意識(Citizenship)

有序推動 STEAM 教育 建構專業教學團隊

STEAM 教育強調整合不同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協助學生建立 21 世紀技能,以解決現實生活的難題。因此,學校早於 2006 年搬遷新校舍之際,便開始從校園環境着手,新設「天文觀察台」及「水耕研習室」,藉此增加 STEM學習元素,為學生創造多元化學習空間,提升學生對科學的認知及學習興趣,擴闊視野,並建立自主學習習慣,主動地探究新知識。其後,學校進一步推動 STEM 教育的發展,革新校本課程,並以「創意、解難、邏輯思維、溝通協作」為課程設計理念,推出校本天文課,教導學生中國曆法、二十四節氣及太陽軌跡等不同天文知識。

譚校長指出,學校以「成就未來科學家」作為 STEAM 教育的願景,並以此制定 4 個教學目標,包括提升學生對科學、科技的興趣和好奇心;學生能夠理解科技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培養學生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和創新精神。因此,學校近年逐步將 STEM 教育發展至 STEAM 教育。「在『成就未來科學家』的信念下,需要整個教學團隊互相協作和激勵,以激發更多創新意念。為此,我們於2016年正式成立 STEM 發展小組,由 STEM 統籌主任與課程主任一起帶領數學、常識及資訊科技科老師,一同推動跨學科學習活動。同時,學校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一直與時並進,所有老師每一年皆會接受 STEAM 教育相關的專業培訓,如舉辦校內教師工作坊及參與聯校教師專業交流等,藉此提高老師在規劃及推行 STEAM教育時的專業能力。」

設電子元件課 培養科技應用能力

社會要發展高科技產業,離不開電子科技的專業人才,因此學校特意設計電子元件課,讓學生從小一開始逐步掌握工具運用及零件學習。工具運用能夠訓練學生的小手肌;零件學習則給予了同學思維訓練及電子知識吸收的機會。課程成就了學生科學發展的無限可能,皆因教學團隊用心以原始電子元件作為教學工具,放棄購入外間的教學套件,務求讓學生能夠認識每個電子元件的用途和特性,藉此建構穩固的基礎科學知識,以便銜接及應用更高階的科技知識。

學生在電子元件課中,將學習應用不同電子元件,包括 LED、蜂鳴器、七畫管等,當學生了解其運作原理後,便能靈活地採用不同元件拼砌不同電路。為強化課程「動手做」的元素,老師在課堂上更安排不同專題習作,讓同學能夠應用所學,發揮創意及協作精神,製作了電子雨量計、超聲波閃燈相架及體溫探測器等實用作品。同時,他們亦結合視覺藝術元素,美化自己的電子成品,實踐STEAM的學習精神。

糅合人工智能 提升學與教效能

學校的 STEAM 課程漸趨成熟,近年更進一步邁向 STEAM 的跨學科課程路向,從低年級推行人工智能體驗課程,以及發展高年級的編程及人工智能認知課程。透過課程革新,提升學生對科技最新發展的認識,培養創新精神,以配合未來世界的發展需要。譚校長表示:「為配合下一階段的STEAM 教育發展,學校成功向優質教育基金申請撥款推行『校本智能創客計劃』,旨在培養學生實用技能,掌握 STEAM 的跨學科應用,並提升創意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本校計劃在教學上同時運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協助老師批改習作,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難點,為學生提供更適切的指導,提升學與教效能。」

引進校外支援計劃 深化 STEAM 教學成效

為擴闊學生視野及豐富其學習經歷,學校積極引進大學和校外機構的專業支援計劃,提升學習多樣性。學校於 2020年開始參與為期三年的「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劃,啟發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數碼創意,從小培養他們建立運用科技造福社會的心。透過計劃,學生將接觸及學習運算思維和人工智能等科技知識,課程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強調主動學習和互相協作。學校貼心為同學打好運算思維基礎,以便日後銜接編程學習,通過緊密結合知識和思維發展,學生面對問題時,能夠利用運算思維制定解決方案,並通過編程技能實際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為培養學生設計思維、解難能力及數碼創意,學校參與香港教育大學教學科技中心的「STEM+C 課程計劃」,教導同學運用編程軟件和微處理器建設及設計系統。在計劃過程中,學生先以輕鬆的形式試玩系統 (to play),思考其運作原理(to think),然後根據指引編寫程式 (to code)、連接部件及製作模型 (to STEM) 等,課堂最後更安排反思環節,讓學生鞏固活動所學。因此,學生除了學習編程知識及技巧外,亦能在創作時發展設計思維及數碼創意,逐步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信心。

積極參與創科比賽 為學生創造成功機會

學校多年來推動 STEAM 教育的成績有目共睹,為學生提供各類型活動及比賽機會,致力培訓同學進入校隊發揮所長,成為「電子科學家」。學生近年亦於各個創科比賽中表現出色,榮獲多項殊榮。如在「Be a Maker– 全港STEAM Starter 大賽」中,學校的參賽作品「智能屋苑防疫大門」在眾多學校中脫穎而出,獲得高小組冠軍及最符合主題大獎;於「首屆香港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中共獲得 6 個獎項,其中作品「行山安全盡在背包中」更代表香港參加「全國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並在「北斗創造美好生活」創意比賽中勇奪小學組一等獎;另外,學生亦發揮創意,設計符合社會需要的科創作品,在「香港創科展」成功奪得 3 個優異獎。譚校長表示:「學校以培養學生科學家特質為依歸,教導他們堅毅不撓、無私奉獻、敢於創新等正向精神。在科創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同學將經歷『設計、製作、測試、改良』的過程,透過總結失敗經驗,迎接最後的成功。這個學習過程即使疫情期間仍沒有停止,我們樂見學生出色的表現得到社會肯定。」

營造創科氛圍 積極回饋社區

學校作為 STEAM 教育的領頭先鋒,一直致力推動社區 STEAM 發展,促進地區學校之間的專業交流,分享 STEAM教育相關心得,以營造濃厚的創科氛圍。因此,學校定期與不同機構及學校舉辦STEAM 工作坊或開放日,藉此為師生、家長提供全面而多元化的科學活動,加深大眾對創科領域的認識,共同培養學生的探究和解難能力。

譚校長補充:「適逢創校三十周年,配合『成就未來科學家』的校慶主題,我們舉辦了一系列科技體驗活動,實行與眾同樂。如『中國文化科技同樂日』中,透過富趣味的體驗活動,讓參加者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及古今科技發展,以及國家的科技創新成就;另外,我們亦舉辦了『可銘星空漫遊探索之旅』,邀請多間幼稚園的老師、家長及學生,超過300 人參與活動,由可銘的『宇航員』帶領來賓到數碼立體星象館進行星空觀測、認識八大行星,以及體驗不同STEAM 攤位遊戲。」學校的STEAM 教育更實現全校參與,在校慶慶祝儀式上,STEAM 小組老師和五、六年級「電子科學家」成員用心製作了 6 粒「可銘科技之骰」,主禮嘉賓透過啟動骰子,骰子隨即便閃閃發光及轉動起來,象徵點燃學校對科技的追求,成就更多未來科學家。

重視價值教育 培養良好科學家品格

價值觀教育是學校非常重視的一環,當中涵蓋知、情、意、行四個層面,並貫穿各個學科範疇,培養學生建立「我是可銘人」的良好價值觀和態度。教學團隊藉着「成就未來科學家」的主題,向學生灌輸成為優秀科學家所需要的正向品格,如耐性、不怕困難,以及服務社會和改變世界的心。科組老師會積極與訓育組合作,除了教授學科知識外,亦讓學生了解個人操守對科學家的重要性,將科學知識與價值教育作有機結合。

優化校園環境 配合 STEAM 教育發展

學校持續投放資源優化校園環境,配合STEAM教育發展,增設不同教學設施,如太陽能板、綠化天台、水耕及土耕種植等,為學生提供不同學習機會,發揮最大教育效能。透過妥善規劃及開放不同多用途學習空間,照顧同學學習的多樣性,讓他們有更多發掘個人興趣和潛能的機會。同時,校園四周亦設置各項環保設備,建立「綠色教育走廊」,讓學生實踐環保減碳生活。學校優秀的校園規劃,更因此獲得「環境卓越大獎」,以此肯定學校在環保方面的傑出表現。今年學校設置的「i-bike 體適能訓練中心」正式啟用,提供虛擬實境單車模擬訓練,並引進藍牙智能跳繩機,透過大數據分析結合體適能訓練,教導學生進行循環式訓練,全面照顧學生的體能、生活以及健康需要,實現體育科與 STEAM 的跨科協作。

教育傳媒

譚鳳婷校長 譚鳳婷校長
全方位 STEAM 教育成就未來科學家 全方位 STEAM 教育成就未來科學家
推出校本天文課,教授不同天文知識 推出校本天文課,教授不同天文知識
為學生創造多元化學習空間 為學生創造多元化學習空間
從校園環境着手,新設「水耕研習室」 從校園環境着手,新設「水耕研習室」
學校特意設計電子元件課 學校特意設計電子元件課
學生從小一開始逐步掌握工具運用及零件學習 學生從小一開始逐步掌握工具運用及零件學習
為同學建構穩固的基礎科學知識 為同學建構穩固的基礎科學知識
擴闊學生視野及豐富其學習經歷 擴闊學生視野及豐富其學習經歷
教導學生運算思維和人工智能等科技知識 教導學生運算思維和人工智能等科技知識
學習編程知識及技巧 學習編程知識及技巧
逐步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信心 逐步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信心
學校培訓同學進入校隊發揮所長 學校培訓同學進入校隊發揮所長
學校多年來推動 STEAM 教育的成績有目共睹 學校多年來推動 STEAM 教育的成績有目共睹
學生近年於各個創科比賽中表現出色 學生近年於各個創科比賽中表現出色
代表香港參加「全國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 代表香港參加「全國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
今年學校設置的 「i-bike 體適能訓練中心」正式啟用 今年學校設置的 「i-bike 體適能訓練中心」正式啟用
學校優秀的校園規劃,更因此獲得「環境卓越大獎」 學校優秀的校園規劃,更因此獲得「環境卓越大獎」
培養學生建立「我是可銘人」的良好價值觀和態度 培養學生建立「我是可銘人」的良好價值觀和態度
向學生灌輸成為優秀科學家所需要的正向品格 向學生灌輸成為優秀科學家所需要的正向品格
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
返回上一頁